现代设计,智能管理沉浸教学,智慧课堂“一号楼”一经上新便在朋友圈刷屏接下来和传传一起去看看全新智慧教室吧!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历史最久的教学楼,一号楼自1953年建成以来,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小白杨的成长。随着学校的发展,一号楼也进行了多次改造升级,不断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不同时期的一号楼为应对“互联网+教育”的教育生态发展新趋势,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精神,学校党委作出对一号楼进行升级改造的重要决定,并将其列为“学党史、办实事”的重要工作以及秋季工作15项重点任务之一。今年8月,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并与“中传云”深度融合,对一号楼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软硬件、教学专网进行了智慧化改造建设。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在极短的时间内克服诸多困难,高质量完成了设计、论证、施工、调试工作。从进场施工到竣工验收共计82天,高效率、高标准完成了一号楼9000余平米的智慧化升级改造。68间智慧教室在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其中包括基础智慧教室52间、多场景智慧教室16间。改善教学环境,为师生办实事步入本次改造后的一号楼,焕然一新的原木色墙壁和规整的布局让人眼前一亮。装修风格
校园建设处党支部组织参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10月23日,校园建设处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群众参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新军参加活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位于房山区霞云岭堂上村,1943年10月,曹火星结合民歌曲调《霸王鞭》谱写了满怀激情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展览以此歌曲为统领,以百年党史为主线、以革命歌曲为载体,分为“历史回响人民心声”“深山里飞出不朽的歌”“让心中的歌代代传唱”三个部分,运用文字、摄影、绘画、浮雕、蜡像、新媒体等艺术形式,呈现了200余首歌曲及丰富的历史图片和文物。大家认真观看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幅幅史料图片、一篇篇革命歌谱,聆听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曹火星的朴素衣物、创作时弹的钢琴、低矮的窝棚、破旧的土炕等,把大家的思绪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再次深刻理解和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在《十送红军》《在太行山上》等歌曲展板前,大家情不自禁歌唱起来,从明畅悠扬的旋律中感受信仰的力量。青山巍峨,党旗飘扬。参观结束,大家在纪念馆前96
校园建设处党支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通讯员 王立坤)9月10日下午,校园建设处党支部召开“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专题组织生活会,李新军副校长参加会议。会议由党支部副书记徐敏主持。校园建设处党支部书记金炜同志报告了2021年上半年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检视支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剖析产生原因,明确任务方向,提出整改举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校园建设处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落实教育部党组和学校党委要求,按照《校园建设处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落实方案》扎实推进支部党史学习教育,采用了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参观体验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活动。组织生活会上,全体党员同志轮流发言,分享党史学习教育的收获体会,结合工作实际,查找自身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全体同志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放下顾虑,开诚布公,真正做到“红红脸,出出汗”,增进与组织的感情,加深同志友谊。李新军副校长分享了参加“登太行 传薪火 学党史 创伟业”中国传媒大学领导干部、教工党支部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的学习